今天上午,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首都“十四五”规划高质量收官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——“美丽北京”建设专场。记者了解到,今年前三季度,北京空气质量再创佳绩,全市PM2.5浓度为24.9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5%,优良天数226天,同比增加18天。截至目前,“十四五”时期北京PM2.5浓度再降20%,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展顺利,预计到年底将超额完成国家要求,实现高质量收官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“蓝天白云”续写着北京奇迹。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局长陈添介绍,北京市PM2.5已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。2024年北京PM2.5年均浓度为30.5微克/立方米,在2020年进入“30+”的较低浓度水平后,四年时间内又下降了19.7%。2024年也是历年“好天”最多的一年,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90天,相当于近10个月都是“好天”;同时“差天”历年最少,重污染天数保持在个位数水平,仅2天,比2020年减少了8天。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成效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“北京奇迹”。
空气质量稳定达标,水环境质量也大幅改善,“水清岸绿”增添着城市灵动。2024年,密云水库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在Ⅱ类;全市I-Ⅲ类水质河长占比87.2%,比2020年提升23.4个百分点,增加了730公里;蜉蝣、石蝇、石蛾等对水环境敏感的指示物种频频现身凉水河、亮马河等平原区河流,表明水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。
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,“鸟语花香”提升着城市品质。2024年全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(EI)达到71.4,生态环境状况优良,生态系统质量稳中有升。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,2020年至2024年累计记录各类物种7121种。越来越多的小动物用“脚”和“翅膀”为北京“投票”:北京雨燕种群规模已超万只;丹顶鹤、白枕鹤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现身密云水库;延庆野鸭湖湿地迎来沙丘鹤身影;官厅水库单日监测到小天鹅、赤麻鸭等迁徙候鸟近2万只;大鸨连续多年在通州越冬。公园总数超1000个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千园之城”;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提升。
陈添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北京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,全市万元GDP碳排放、能耗、水耗保持着省级地区最优水平。北京能源更优质,在北方城市中率先解决燃煤污染问题,从清洁能源转型走向低碳能源提升;产业更绿色,累计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161家,“绿色”企业占比已超过30%,十大高精尖产业全部突破千亿级,新质生产力引领绿色低碳发展;交通更清洁,新能源及“国五标准”以上汽车占比超八成,累计推广新能源车达120万辆;碳市场更加完善,北京地方试点碳市场连续12年平稳运行,覆盖近1300家单位,累计成交超过6200万吨、成交额超35亿元,形成“排碳有成本,减碳有收益”的良性机制。
作为“十四五”的收官之年,今年前三季度,北京PM2.5浓度为24.9微克/立方米,同比下降15%,优良天数226天,同比增加18天;地表水国控断面I-Ⅲ类水体比例超过90%;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实现稳步提升。截至目前,“十四五”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进展顺利,预计到年底,将超额完成国家要求,实现高质量收官。这也将为“十五五”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好局、起好步,奠定坚实基础。
(
更多热点速报、权威资讯、深度分析尽在北京日报App
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