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九曲黄河,奔流不息。2019年9月18日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。6年来,河南坚定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,推动流域经济发展质量变革、效率变革、动力变革。2025年9月19日起,大河财立方推出“豫见黄河经济新脉”策划报道,讲好黄河流域经济发展故事。
【大河财立方 记者 闫文瑞】金鱼在中水站净化后的工业废水中悠然游弋——这并非科幻电影中的场景,而是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每天都存在的真实画面。这些鱼儿畅游的水体,正是经过多层净化、超滤反渗透等技术深度处理后的有色金属工业废水。
“变废为宝、吃干榨净”,已成为越来越多河南企业践行循环经济的共同信念。那么,河南是如何在全产业链条上实现这场绿色蜕变的?其底气与实力又从何而来?
工业大省的绿色转型,从企业循环到模式输出
如今的河南,已建成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,工业经济总量稳居中西部省份第一位,曾依托“一五”计划时期布局的十大重点工业项目,奠定了工业基础,但高耗能、高排放的传统模式也逐渐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瓶颈。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,河南开始全面推动产业绿色化转型。在这一过程中,绿色经济不仅是环保命题,更成为推动产业升级、提升竞争力的新引擎。
随着汽车行业的壮大,铅酸蓄电池用量不断增长,带动上游铅冶炼产业火热发展。“伴随铅冶炼产能的大幅增长,先天不足的资源问题早晚会成为企业发展的‘卡脖子’问题。”豫光金铅原料总监高富娥告诉记者,豫光在国内首创“原生铅+再生铅”相结合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。目前,豫光金铅每年可处理废铅酸蓄电池超100万吨,相当于减少开采铅矿石约4000万吨。“今年6月份,豫光资源高值化利用绿色环保工程全面竣工,以智能化、绿色化、高端化推动豫光循环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,为企业首次迈进千亿级企业俱乐部提质加速。”高富娥说。
同样涉及循环经济路线的城发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推出“静脉产业园”模式,将城市产生的各类废弃物“吃干榨净”,实现从垃圾到资源的高值转化。“在产业园中,生活垃圾经焚烧发电后,残渣可制成环保砖;建筑垃圾经破碎筛分,变成再生骨料用于路基材料;餐厨垃圾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发电,油脂则被提炼为生物柴油。”城发环境数智运营部主任姜沃峰告诉记者,通过多元协同、循环利用的园区化运营模式,城发环境实现了废物资源利用最大化与污染排放最小化,成功将“垃圾围城”困境转化为机遇。该模式目前已在河南多地推广,为城市绿色低碳运行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。
政策赋能,系统推进绿色经济体系
“十四五”以来,河南协同推进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,走好生态优先、节约集约、绿色低碳发展之路,先后出台《河南省“十四五”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《河南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》等政策文件,明确构建绿色制造体系、完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、培育循环经济典型模式等重点任务,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坚实制度保障。
2024年3月,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《河南省支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若干措施》,明确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,统筹省级节能和资源循环利用专项资金,支持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。
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培育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1210家、绿色工业园区74个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27家,绿色设计产品型号184个。其中,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位居全国第五、中部六省第一。
“绿色不是企业的成本,而是未来的竞争力。”高富娥表示,河南的实践表明,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非对立关系,通过技术创新、模式创新与制度创新,完全可以实现生态与效益的“双赢”。
责编:陈玉尧 | 审校:张翼鹏 | 审核:李震 | 监审:古筝
东南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